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,午夜干少妇,色婷婷五月网站,国产按摩又粗又长又大

        15101169516

        技術文章

        Technical articles

        當前位置:首頁技術文章循環冷卻水處理概況

        循環冷卻水處理概況

        更新時間:2018-01-04點擊次數:1213

        一、冷卻系統的類型

        1、直流系統

        早期工廠的冷卻水系統采取直流系統。

        冷卻水從水源流經熱交換器后又回流到水源處。

        優點是

        快速有效:水源處的水溫較低;

        靈活性:可在小的傳熱面條件下冷卻。表現為腐蝕、污垢和微生物繁殖,但相對較小;

        系統內由水引起的問題主要取決于原水的性質。由于水在系統內沒有濃縮,一般不會發生明顯的物理和化學變化,

        冷卻水系統內水的流量和溫度的變化、加上水的性質各不相同(河水、湖水常含有大量懸浮物和沉積物,且隨季節變化;水中常含鐵和結垢的鹽類),使得系統的管理工作更加復雜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3-1 直流冷卻水系統          圖3-2 封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

        2、密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

        1)     定義

        水密閉循環,并交替冷卻和加熱,而不與空氣接觸。

        在密閉系統中,冷卻水攜帶的熱量通常通過水-水換熱器傳給敞開式循環水系統中的循環水,熱量再從水中散發到大氣中去。

        2)     組成

        *密閉的循環水系統;用于對水冷卻或去除水中的熱量的冷卻器或熱交換器。

        3)     密閉系統在工業上的應用

        (1)冷卻氣體管路的氣體來冷卻燃汽輪機或變壓器冷卻用的油冷卻器;

        (2)柴油發動機和氣體發動機;

        (3)制冷機;

        (4)以控制可靠的工藝過程的溫度為目的:

        原子反應堆的輔助冷卻器;煉鐵高爐的爐體、風口等的冷卻等。

        4)     密閉系統的優點

        (1)水溫易控制;

        (2)水質問題的控制簡單化:補充水量少;

        (3)補充水僅用于補償水泵填料的泄露水量或因檢修而排放的水量;

        (4)水的蒸發很少;

        (5)結垢程度較輕:一般用軟化水或去離子水。

        (6)腐蝕問題不嚴重:氧不是處于飽和狀態。

        3、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

        1)     定義


        冷卻水通過熱交換器后,水溫提高成為熱水,熱水經冷卻塔曝氣與空氣接觸,由于水的蒸發散熱和接觸散熱使水溫降低,冷卻后的水再循環利用。又稱為冷卻塔系統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3-3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

        1-補充水(M);2-冷卻塔;3-冷水池;4-循環水泵;

        5-滲漏水(F);6-冷卻水;7-冷卻用換熱器;8-熱水(R);

        9-排污水(B);10-蒸發損失(E);11-風吹損失(D);12-空氣

         

        2)     水冷卻原理

        通過水與空氣接觸,由以下三個過程共同作用的結果。

        (1)水的蒸發散熱

        a. 水在冷卻設備中形成大小水滴或極薄水膜,擴大其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和延長接觸時間,加強水的蒸發,使水汽從水中帶走汽化所需的熱量,從而使水冷卻。

        b. 為了加快蒸發散熱:

        一方面應增加熱水與濕空氣之間的接觸面積,以提供水分字逸出的機會;另一方面提高水氣界面上的空氣流動速度,以保持蒸發的推動力不變。

        (2)水的接觸傳熱

        借傳導和對流傳熱,稱為接觸傳熱。

        水面與較低溫度的空氣接觸,由于溫差使熱水中的熱量傳到空氣中去,水溫得到降低。溫差愈大,傳熱效果愈好。

        (3)水的輻射傳熱

        不需要傳熱介質的作用,而是由一種電磁波的形式來傳播熱能的現象。

        輻射傳熱只是在大面積的冷卻池內才起作用。在其它類型的冷卻設備中,輻射傳熱可以忽略不計。

        3)     冷卻設備的種類與結構

        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,用來降低水溫的構筑物或設備成為冷卻構筑物或冷卻設備。按其熱水與空氣接觸方式的不同,可分為:

        (1)水面冷卻構筑物

        工業上*種循環冷卻方法,又稱涼水池。

        過程:需要冷卻的水流入池內,通過自然蒸發、輻射和對流傳熱逐漸將水冷卻到適當再用的溫度。

        靠蒸發散熱約占總散熱量的55%,因而比冷卻塔要小些(蒸發散熱占80%)。

        冷卻過程緩慢,效率低,溫差小。且需要很大的貯水池。

        (2)噴水池

        池內裝有水管、噴嘴或電動噴水組件,由噴嘴把水噴到大氣中,從而增加了蒸發量,即使在較小的水池也能加速冷卻。

        設在建筑場地開闊處的水池的冷卻效果要好些。

        水的消耗大,約為循環水量的1.0-5.0%。

        易帶入周圍的雜質。

        (3)冷卻塔

        是一個塔型建筑,水氣熱交換在塔內進行,可以人工控制空氣流量來加強空氣與水的對流作用來提高冷卻效果。

        占地面積小、冷卻效果好。

        包括自然通風式和機械通風式。


        冷卻塔包括通風筒、配水系統、淋水裝置、通風設備、收水器、集水池等部分。

        圖3-4自然通風冷卻塔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圖3-5 機械通風冷卻塔

        1-配水系統;2-填料;3-百葉窗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-配水系統;2-填料;3-百葉窗;

        4-集水池;5-空氣分配區;6-風筒;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-集水池;5-空氣分配區;6-風機;

        7-熱空氣和水蒸汽;8-冷水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7-風筒;8-熱空氣和水蒸汽;9-冷水

         


        圖3-6 玻璃鋼冷卻塔

        1-玻璃鋼塔體;2-淋水裝置;3-填料;

        4-空氣;5-接水盤;6-冷卻水;7-熱水;

        8-排風扇;9-熱空氣和水蒸汽

         

        4)     冷卻塔效率的衡量指標

        (1)冷卻幅高(也稱濕球溫差)

        冷卻水溫和空氣濕球溫度的差值 T2-τ。τ代表該地熱水冷卻所能達到的極限值。

        T2-τ越小效能越高。

        (2)冷卻幅寬

        冷卻塔的回水和出水溫度的差值,T1-T2

        (3)淋水密度

        指冷卻塔單位面積上的熱水噴灑負荷,m3/(m2h)淋水密度與冷卻幅寬、水的比熱的乘積稱為冷卻構筑物單位面積的熱負荷,W/(m2(kcal/(m2h))

        5)     敞開式冷卻水的水工況

        冷卻過程中的三種損失:    M = E + D + B

        M、E、D、B分別代表補充水量、蒸發損失、風吹損失、排污量(包括泄漏損失)。

  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Q = R ( tw2 - tw1 ) x = E ( I - tm ) R

        式中:X-- 冷卻塔中水溫降低1℃時因蒸發而散失的熱量與總散失熱量的比值;

        I -- 為循環水平均溫度下蒸汽的熱焓值(25℃時飽和蒸汽為608 kcal/kg);

        tm -- 為進出口的平均水溫。

        則有:E=x△t/(i-tm)=0.17x△t

        式中: X在夏季為1.0,冬季0.5,春秋0.75。

        (1)蒸發損失E           E = a(R-B), a = e (t2-t1)

        (2)風吹損失D           D =(0.2%-0.5%) R

        (3)排污損失B          B+W=E/(K-1)

        (4)滲漏損失F         不可忽略的因素。

        (5)離子濃度的改變

        D(Vc)=McMdt – Bcdt


        C =MCM/B + (c0 – MCM/B)EXP[-B(t-t0)/V]

         

        圖3-7降低濃縮倍數時     圖3-8 提高濃縮倍數時

        水中離子濃度變化曲線    水中離子濃度變化曲線

         

        (6)濃縮倍數

        指循環水中某物質的濃度和補充水中某物質的濃度之比。一般還可以以某種有代表性的可溶性離子或物質。

        K = S / S

        M = E K / (K-1)

        (7)循環水中鹽類的濃縮

        補充水在系統中的停留時間為:T=V/M

        由于MV要小得多,足以使補充水中任何量的化學組分顯示潛在的結垢和腐蝕傾向。

        V容積的水循環一次所需的時間為:a=V/R

        則補充水在系統中逗留時間內循環的次數為:N=T/a=(V/M)/(V/R)=R/M